來源: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
近年來,泰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通過下沉服務力量,壓減辦事流程,創設信息平臺,探索推行事前圖審、事中指導、事后歸檔全過程全要素技術服務模式,現場發現和解決90多個技術難題,幫助企業節約11多億元投資,助推一批重點城建工程、招商引資項目順利落地和高效實施。
資源力量做加法,增強園區項目服務力度。審圖中心在高新(高港)、海陵重點園區設立審圖網點,開放施工圖審查信息平臺專用端口,方便就地上傳資料提交圖審;在轄區住建部門設立審圖專班,建立“專班預審+中心復審”市區聯動機制,國千智谷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在取得規劃許可證18小時內完成審圖。城建檔案館探索“123”檔案服務模式,平均每月至少服務一個項目,舉辦兩次現場培訓指導,確保每個項目竣工后三個月內按時按質移交工程檔案。
流程時限做減法,加快城建工程服務速度。審圖中心推出重點工程上門服務、容缺受理、倒計時審圖等舉措,審圖時間比國家標準縮短50%以上,平均縮短項目建設周期30天以上。2023年,泰州世地光伏項目創下3.5小時完成審圖的紀錄。2025年,通過提前踏勘泰州高鐵南站、市第六人民醫院項目,現場發現并解決了9項技術難題,最終僅用2天時間便完成兩項重點工程的審圖工作。城建檔案館開辟檔案服務綠色通道,將項目現狀的圖紙送到工程建設現場,“一對一”“面對面”講解工程檔案收集管理的要點和要求,助推東風路北段快速化改造等工程順利竣工。
數智賦能做乘法,彰顯住建行業服務溫度。審圖中心聚集和優選全中心、全市甚至全省的專家資源,打造可供線上會商、云端會診、平臺會審的“審圖會客廳”。近年來,該模式解決了100余個項目的技術問題。2025年,指導優化市區海陽樓(1980年代)、中行樓(1990年代)的加固方案,為企業節約6000萬元以上的投資。城建檔案館研發城建檔案一體化管理平臺,推廣使用“e檔通”二維碼,審檔時限從以前10個工作日減少到5個工作日,切實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來源:泰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摘自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