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再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我國城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擘畫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宏偉藍圖,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將把學習宣傳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當好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主力軍和排頭兵,推動會議精神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把內涵式發展貫穿始終,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近年來,安徽把增強城市要素集聚力、配置力作為核心導向,把人、產、城互促共進作為基本路徑,把實現城市內涵式發展作為關鍵策略,大力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推動城市發展從過去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把城市內涵式發展主線貫穿城市有機生命體生長全過程,以功能完善提城市品質,以品質提升增城市活力,推進城市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健全城市更新規劃和法規體系,一體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統籌實施好一批民生工程、安全工程、發展工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通過機制創新、模式轉換、技術賦能、業態導入,打造一批不同類型的片區化更新示范項目,推動全省城市更新工作創新突破、特色發展。
提升城市整體運營水平。搭建整合政府和市場資源平臺,組建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促進聯盟,引育高品質城市運營商,引導社會主體參與城市建設運營。注重以市場化方式優化城市資源和要素配置,分類盤活城市低效閑置資源資產,推動城市投入產出良性循環。
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發展。高水平建設中國建造(安徽)互聯網平臺,全面貫通建筑業產業鏈、數字鏈、要素鏈、價值鏈、服務鏈,盡快建成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平臺,加快培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新質生產力。
把以人為本貫穿始終,營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2015年至2024年,安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0.97%提高至62.57%,城鎮新增人口728萬,但對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城市一些短板弱項還較為突出。我們將進一步站穩人民立場,堅定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牢牢兜住民生底線。
系統推進“四好”建設。依托中國建造(安徽)互聯網平臺,系統集成好標準、好設計、好材料、好建造、好運維,組織開展“好房子”建設試點,完善好房子建設政策標準體系,大力發展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薦和選樹一批“美好家園”小區。有力有序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加快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結合制定城市更新專項規劃,進一步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高品質住房的新期待,加快完善“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穩步擴大保障性住房覆蓋范圍。改革完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
構建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兩重”“兩新”重大項目謀劃和實施,加力推動城市燃氣、供水、排水、污水、供熱等地下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改造,持續鞏固提升城市易澇點整治成果,健全城市排水防澇設施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把集約高效貫穿始終,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我們將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生態環境保護提質增效持續向好。
加強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完善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和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質效,梯次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善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管體系,加快資源化利用和消納場所建設,積極推廣再生產品應用。健全城市公園和綠道網絡體系,建設口袋公園,推進綠地開放共享。
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扎實開展城市污水管網整治攻堅行動,實施“一廠一策”系統化治理,2025年至2027年全省年均更新改造城市市政污水管網8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30萬噸以上,到2027年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3%以上。
推動建造方式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拓展光伏幕墻、光伏圍欄等應用場景,支持公共建筑、工業建筑等建設光伏設施,力爭到2027年新增建筑光伏裝機容量10吉瓦。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擴大綠色建材應用場景,推進國家級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實施城市建設,支持行業新技術新成果推廣應用。
把特色發展貫穿始終,彰顯徽風皖韻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注意保護好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避免“千城一面、萬樓一貌”。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安徽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現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座,劃定歷史文化街區38片,認定歷史建筑6374處,我們將下大力氣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塑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城市風貌。
加強挖掘保護。堅持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持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歷史建筑普查認定、名錄申報、掛牌保護,建立系統完整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和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修繕。
推動活化利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遺產的方式路徑,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持續打造“大黃山”“武王墩”“六姊妹”“六尺巷”等文化旅游IP,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塑造城市風貌。落實城市風貌管理制度和新時期建筑方針,保持山水脈絡和自然風貌,重點加強超大體量公共建筑、超高層地標建筑、城市雕塑等建筑設計管理,推動建筑設計與徽州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等文化融合,充分體現安徽地域特點,塑造彰顯徽風皖韻的城市特色風貌。
把治理投入貫穿始終,提升智慧化精細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上海考察時強調,既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我們將不斷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強化科技賦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水平。
推進城市智慧高效治理。加快完善省、市城市運管服平臺,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公共服務“一網通享”,運用“吹哨報到”“接訴即辦”等機制,推廣“一委一辦一平臺”城市管理工作體系。
推動城市治理重心下移。深入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快速響應、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化拓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城鄉環境全面提升。加強城市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鞏固拓展“皖美紅色物業”建設成效,開展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完善提級快辦工作機制,深化開展“整治物業服務履約不到位、侵占業主公共收益等問題”專項行動,不斷提升群眾對物業服務滿意度。
把統籌協調貫穿始終,提高安全韌性水平
從“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到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深化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再到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的重點任務,建設韌性城市成為新時代城市安全發展的新范式。我們將統籌城市發展和安全,把韌性城市的標準和要求融入城市建設治理之中,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打造城市安全發展“安徽樣板”。
加快打造城市生命線安全發展先行示范區。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將應用場景由橋梁、供水、排水防洪等領域,拓展至燃氣用戶終端、瓶裝液化氣和水環境等,并逐步向縣域延伸,構建上下貫通、運行高效的城市安全防控體系。
統籌實施城鄉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完善農村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持續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組織開展城鄉房屋安全提升先行區建設,著力增強城鄉老舊房屋抗災能力,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提高施工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確保施工現場安全風險可控。探索構建覆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深入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大力推進餐飲等場所“瓶改管”“氣改電”,全面推廣使用瓶裝液化氣監管平臺,提升燃氣本質安全水平。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5.08.15 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 查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