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
廣東省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布《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著力構建“體系完備、層次清晰、標準統一、智能先進、跨域融合”的低空基礎設施體系,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
《方案》描繪深圳低空經濟發展的藍圖,提出了四大建設目標:全球總部研發中心、低空高端智造中心、全場景示范驗證中心及一站式解決方案供給中心,同時設定了具體目標。
《方案》提出了構建低空起降基礎設施、建設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布局低空創新基礎設施、強化標準化服務能力四大類重點任務。
具體而言,《方案》提出,拓展社區配送起降設施網。新建339個起降點,總規模達413個,全面提升全市社區服務水平。結合醫院、社康中心、血站等需求,新建醫療物資運輸起降點112個,總規模達148個,搭建空中醫療物資、檢測樣本、血液運送網絡。結合重點商圈、公園、景區、園區、高校及職業院校等需求,新建商圈配送起降點227個,總規模達265個,加密即時配送航線,構建智慧、綠色的即時配送網絡,為市民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織密城市治理起降設施網。面向警務活動、應急救援、城市管理、環境監測、巡檢養護、巡查執法等領域應用,大力推進無人機技術與裝備賦能城市治理,新建城市治理無人機起降點340個以上,總規模達360個。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則,統一布局起降點位、合理配置資源,避免重復建設。
推進低空基礎設施跨領域融合。推動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起降場與新能源充換電設施(如超充站)融合布局,滿足eVTOL快速充換電需求。探索推進消防站起降設施與城市治理起降點、物流起降點與地面交通站點等復合建設。因地制宜推動城市治理起降點與信號燈桿、路燈桿、多功能桿等路側市政設施復合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水平。實現低空起降點與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信息基礎設施跨領域融合。
在具體保障措施方面,《方案》要求強化組織保障力度,優化空間保障機制,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按照“社會投資為主、政府投資為輔”原則,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指導各區、各部門、各有關單位靈活運用國債、專項債、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基金等手段多方籌措建設資金。
此外,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等部門要完善建設管理機制。研究出臺《無人機起降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結合低空基礎設施功能規模、占地特點、建設類型,明確低空基礎設施場址報批、基本建設報批、竣工驗收、設施備案等管理流程與要求,明確設施建設管理審批內容與權限。建立健全低空基礎設施安全監管機制。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5.08.06 沈發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