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
湖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日前發布《湖北住建“AI +”行動方案(2025~ 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三年三階段推進八大核心場景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開啟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征程。
立足應用場景 明確三階段目標
《方案》以“創新驅動、應用牽引、數據賦能、安全有序”為原則,明確三年發展路徑。
到2025年年底,初步建成基礎支撐平臺,部分市州和企業先行先試,住房公積金服務、工程設計、施工圖審查、工程造價、城市管理、城市生命線安全、政務運行等應用場景取得初步成果,人工智能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基本形成。
到2026年年底,8個應用場景取得試點成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并在全省市州和企業推廣。
到2027年年底,全面推廣8個應用場景,形成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發展的長效機制,支撐更多應用場景。
聚焦八大場景 AI賦能關鍵業務
《方案》聚焦住房公積金智能服務、工程智能設計、施工圖智能審查、工程智能造價、工地智能監管、城市智能管理、城市生命線安全智能感知、政務智能運行八大關鍵應用場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解決行業痛點難點,提升業務效能和服務水平。
其中,在住房公積金智能服務方面,基于住房公積金海量數據與政策文件,構建住房公積金智能客服,實現住房公積金政策問答、業務辦理引導、群眾訴求反饋等事項通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住房公積金業務申請材料進行結構化分析,自動識別缺失項、邏輯矛盾及合規風險,比對業務政策,實現智能審批。
在工程智能設計方面,引導企業應用自主可控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構建人工智能設計大模型,自動根據項目需求生成多個設計方案,并快速進行設計方案渲染與場景推演,初步具備自動生成簡單形體BIM模型的能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建筑設計知識圖譜,強化知識的智能化關聯,形成高質量的工程設計數據集,提升建筑設計質量和效率。
在城市智能管理方面,通過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智能感知設備,實時監測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渣土運輸等運行狀態以及歷史建筑、歷史街區、公園等周邊環境,通過深度學習與圖像分析,自動識別街面秩序、垃圾堆放、運輸軌跡等,對違規情況、安全隱患實時預警并快速形成處置閉環,提高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城市生命線安全智能感知方面,通過構建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隱患識別模型,利用智能感知設備和海量視頻資源,結合視覺大模型的圖像分析能力,快速、全面感知燃氣、供水、排水、橋隧等安全事件。結合運管服平臺、生命線安全監管各類數據模型,對突發安全事件及時發出預警,實現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的全域覆蓋和安全風險的全域感知。
加速落地實施 關鍵場景建設取得進展
《方案》出臺后,湖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迅速推動落地,四大關鍵場景取得初步進展。
在市州開展住房公積金智能客服試點,武漢、宜昌、孝感、黃石、鄂州、荊州等試點市州已完成智能客服開發,實現問題咨詢、政策檢索等功能。
督促指導工地智能監管場景建設,與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等技術支撐單位研究工地人工智能視頻識別方案和技術標準,已接入部分工地開展試點。
城市生命線安全智能感知場景完成全省設備在線情況智能問答功能,可通過人機對答獲取各市州、各專題場景的設備在線情況,分析各市州的設備接入趨勢,對比分析各市州的數據情況。
開發上線“湖北住建”智能客服,涵蓋城建檔案、企業資質、注冊人員、安管人員、特種人員、項目管理等業務知識庫,不斷優化問答功能,提升智能客服咨詢答疑準確率。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將持續深化方案落實,強化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加速八大應用場景從試點走向全面推廣,切實以人工智能賦能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5.07.23 胡建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