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
為解決工薪群體住房困難,江蘇省常州市積極推動建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加快發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協調統籌 建立“大體系”
去年以來,常州市打造了“1+1+N”政策體系,兩個“1”分別指《常州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實施方案》《常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試行)》,“N”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相關的土地、規劃、建設、資金等實施細則及銷售價格說明。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常州市先后在“中吳網”“常州住房”等網絡平臺及清涼、河海、紅梅等多個社區進行調研。結合調研結果、產業發展布局、建設重點等實際情況,常州市提出籌集建設規劃,按年度制定工作計劃,力爭實現全市協調統籌、區位均衡分布,更好滿足工薪群體住房需求。
在符合城市規劃、滿足安全要求、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常州市還結合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危舊房改造等工作,充分挖掘存量閑置資源,將符合條件的閑置住房和安置房轉化為保障性住房。比如,武進區通過利用存量安置房籌集1000多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流程規范 健全“大數據”
“常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實行線下線上兩條腿走路,線下‘只進一門’,線上全程辦理,以線上申請為主。”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已建設了全市統一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信息化平臺,實現全市范圍內申請、審核、公示、輪候、配售等環節的全程線上操作。
申請方面,常州市確定主要申請對象為家庭人均住房面積18平方米以下且自申請之日起前2年內未有在本市轉讓房產記錄者。
審核方面,初審由鎮(街道)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主要核查申請材料完整性、真實性,比對家庭人口、戶籍、住房等基本信息;轄市(區)在收到初審意見5個工作日內,通過數據共享平臺,與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門協同核查,重點核實學歷學位、職稱、社保等情況,符合條件者在媒體予以公示。
輪候方面,通過審核及公示者按照申請先后順序輪候,房源緊張時,優先保障戶籍家庭、老年家庭、殘疾家庭、退役軍人、烈屬、引進人才等特殊群體。
配售方面,配售系統及時提供房源信息,收到選房通知者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及時選房,放棄者可重新輪候,但累計2次放棄者,2年內不得提交申請。房屋選定后應及時辦理認購手續、繳納購房款,辦理產權證。“流程環環相扣,既保障了公平公正,又為申請者提供了清晰指引,助力他們早日實現‘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輪候庫建設的不斷推進,常州市將逐步通過收集申請人的收入、家庭結構、區位等數據,進而分析住房需求的規模、類型和分布,確保資源投向需求最迫切的群體和區域,推動可持續發展。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5.06.24 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