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了2025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為“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發展,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一、政策氛圍有利于建筑業發展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來看,政策氛圍是有利于建筑業發展的,特別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個是加大投資。建筑業發展與投資息息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約有80%轉化為建筑業產值,房地產投資約有30%轉化為建筑業產值,工業投資約有20%轉化為建筑業產值。另一個是資金支持。這正好可以紓解建筑業的現金流之困。
二、建企發展機會
從政策來看,建筑企業有哪些發展機會呢?大約有9個機會。
1、房地產工程
會議提到,“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從房地產最近三年的走勢及2024年新政之后的市場反應,預計2025年后房地產銷售企穩,逐步帶動新增投資和新建項目增長。中期來看,民生改善、經濟發展、三大工程為主要熱點。長期來看,高品質住宅、健康養老建筑有大量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是支柱產業,區域市場差異顯著,房地產投資商將從民營企業為主轉為國有企業為主。
2、兩重工程
會議提到,“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及早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
“兩重工程”,即重大戰略實施戰略領域及安全領域,涉及的領域包括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民生工程、能源安全的基礎設施、水利安全的基礎設施、國防和糧食安全的基礎設施等。估計2025年上述領域仍會得到良好發展。資金方面,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截至12月份,用于“兩重”建設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項目,另安排3000億元用于加力支持“兩新”工作。至此,全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安排完畢,正在加快推進實施。
3、工業工程
會議指出,“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
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廠房、基礎設施支撐,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要發展工業工程。2023年廠房及建筑物竣工面積為6.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率11.9%,而且已經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字的增長。中國建筑(601668)2024年1-9月工業廠房新簽合同額為4118億元,同比增長了26.4%,極大地彌補了住宅施工業務的下滑。
4、工程出海
會議指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雖然逆全球化現象時有發生,地緣沖突時有發生,中國工程出海勢在必行。2024年1-10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2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新簽合同額177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增長態勢喜人。中國建筑2024年上半年對外合同額同為1231億元,同比增幅105%。
5、城市更新
會議指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大力”說明2025年會謀劃更多的城市更新項目、有更多的資金支持發展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包括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等。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根據住建部數據,2021-2023年已經完成16.1萬個。根據住建部計劃,2024年在繼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之外,還將推進地下管網改造(2024年計劃改造10萬公里以上)和排水防澇能力提升(2024年啟動100個城市、1000個以上易澇積水點治理)。
6、縣域工程
會議指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近幾年縣域的投資增速大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022年中國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長10.5%,比全國高5.6個百分點。2022年中國百強縣、中部百強縣、西部百強縣城鎮化率分別比上年提高1.0、0.9、0.8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城鎮化率高0.5、0.4、0.3個百分點。
7、綠色低碳工程
會議指出,“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推動‘三北’工程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
相關工程,特別是低碳園區、零碳建筑、“三北”工程、“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廢固處理基礎設施等項目值得建企關注。
8、海洋工程
會議指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
海洋工程、海上風電等項目值得關注。
9、有序競爭
會議指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
預計2025年將會出臺更多利好的政策和法律,引導建筑業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贏得市場份額。